臺北市防疫實聯制整合型QR Code 一碼二用多元整合好便利!提供北市商家多元選擇 實無要求改用臺北通

       據近日報導,指稱本府發函建議北市商家更換簡訊實聯制QR Code,改用臺北通QR Code,純屬誤解,僅是提供本市商家可多元選擇實聯制方式,以提供不同消費者依據自己的習慣使用實名的認證工具,並無強制要求店家改用臺北通QR Code。
       因應COVID-19疫情嚴峻,本市為提供不同使用族群多元操作環境,於110年6月1日正式全面啟動臺北市防疫實聯制整合型QR Code,將行政院簡訊實聯制QR Code與臺北通實聯制QR Code進行整合,讓場所QR Code一碼二用;民眾可以選擇台北通APP掃碼,以網路完成實聯登記,也可使用手機中具掃碼功能之相機掃描該QR Code,再以簡訊回傳1922,使民眾能夠依個人使用習慣完成實聯登記。
       本市推出之臺北市防疫實聯制整合型QR Code,經台北通APP掃碼後可以顯示「中文的店家名稱」及「個人身分證尾碼」,而掃碼中央簡訊實聯制QR Code則僅能顯示店家15位數字代碼,因不易辨認出場所地點,對於後續疫調得再次經過轉譯。
       臺北通實聯制QR Code目前已在台北市各大賣場、百貨超市、便利超商等廣泛使用,為提供本市商圈店家多元並存之實聯制環境,本市商業處於110年6月28日發函向本市商圈組織宣導,本府可提供與中央1922實聯制簡訊通用之免費防疫實聯制整合型QR Code(台北通掃碼QR Code),供本市店家免費申請下載使用。張貼此整合型QR Code將可同時使用中央簡訊實聯制與台北通實聯制,爰提及店家也可評估更換張貼由臺北市政府提供之台北通掃碼QR Code,讓民眾無論使用台北通APP或具掃碼功能之相機均可完成實聯登記,並非要求更換。
       隨著疫情發展需要,臺北通實聯制之服務範疇將不斷擴大,本府秉持「由內而外、由公而私」擴展到本市民間業者,打造多元並存,友善便利之消費環境。有關臺北市防疫實聯制整合型QR Code相關資訊,可參閱臺北市政府資訊局網站(https://mycodeplus.gov.taipei/),或撥打1999(外縣市02-27208889)分機8585洽詢。

事後新聞稿1100701修德國小- 北市修德國小推動防疫心生活,繪本讀書會溫暖上線

臺北市南港區修德國民小學事後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東新街118巷86號
聯絡人:教務主任孫孟源、輔導主任郭琪瑩
聯絡電話:27880500#121、161
【發稿日期】110年7月1日
【活動日期】110年7月1日
【活動地點】臺北市南港區修德國小
【主題: 北市修德國小推動防疫心生活,繪本讀書會溫暖上線】
【臺北報導】:
     「哇! 才過5分鐘就爆滿了!」北市修德國小在防疫期間為了持續點亮閱讀的燈火,特別邀請學校的故事志工與陽光基金會,近日舉開別開生面的繪本讀書會,與北中南各縣市的小朋友線上有約,小朋友專心聆聽故事,認真回答問題,童言童語分享彼此的心得,成為疫情下最溫暖的風景。
    從今年5月中疫情三級警戒,許多活動紛紛從實體轉為線上來進行,改變了原本的生活型態,於是修德國小發起一系列的「防疫心生活」活動,希望發揮學校教育的社會功能。包括邀請家長跟小朋友響應「Stay Home」 活動,拍照拿標語,提醒親朋好友,只要在家不亂跑就可以阻斷傳播鏈,守護台灣發揮我們每個人責任與力量。提供家長策略建立生活的儀式感以及強調數位禮儀的重要性,養成良好作息,維持停課不停學,避免學生在家學習滑坡現象。
     一向重視閱讀活動的修德國小,在疫情期間也持續點亮閱讀燈火,學生在家這段時光,需要更多的人際互動與溫暖的故事,於是學校邀請故事志工以及陽光基金會共襄盛舉,在線上舉行繪本讀書會,不僅讓修德國小的學生參與,更開放給外校的學生自主參加,其中不乏遠從彰化、高雄等各地小朋友一起相會,在線上讀書會中學校也看到許多家長陪伴與支持。
     修德國小鼓勵家長,從平常忙碌的工作中學習讓時間慢下來,重新認識那些疫情教會我們的事,陪伴孩子在角落輕鬆閱讀,跟孩子分享自己喜歡的影片,邀請孩子一起做美食當早餐,聊一聊平時可能沒機會聊的話題,實現以前答應過孩子的諾言,那些「等爸爸媽媽有空再陪你做」的事。風暴總會過去,而這段時間將成為親子間最難忘的回憶。
 

  • 修德國小粉絲團發起STAY_HOME活動,正向防疫
  • 修德國小繪本線上讀書會,超過百位學生參加
  • 學校鼓勵親子間更多相處時光

ICCA 全球智庫臺北論壇 國際專家線上齊聚探討 後疫情時代混合型活動趨勢

柯文哲市長於論壇開場致歡迎詞
柯文哲市長於論壇開場致歡迎詞

多變的疫情持續影響著全球的運作,世界各地的目的地以及國際協會都運用數位技術與建立起跨境的聯繫並且運用沉浸式虛擬體驗、線上與線下混合的活動,發揮創新技術的可能性,擴大了活動的參與人數。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繼6月7日加入「混合型活動城市聯盟」(Hybrid City Alliance)會員後,6月30日再與國際會議協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Convention Association,ICCA)合作,除了邀請到臺北市智慧城市辦公室李鎮宇主任、EventsAir數位平台Mr. Thomas Gray及混合型活動城市聯盟的代表Ms. Tadeja Pivc等三位不同領域的講者分享如何在這個虛實整合的混合型世界中創新轉型,更有超過176位,來自於37個國家的會展產業代表報名這場難得的盛會。
 
臺北市長柯文哲於論壇開場時表示,辦理此次論壇是為了讓臺北市的會展代表與國際專家,共同探索並邁向混合型會議這個新常態的發展。在2020年發布的臺北市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即將MICE產業(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列為重點發展產業之一,柯文哲進一步說明:臺北市MICE轉型的發展,不僅會結合科技,開展軟、硬體的實力,同時開發深度旅遊,並且與網紅合作,運用社群媒體向全世界介紹台北。
 
此次論壇,國際間五位不同領域的講者和與談人特別依照混合型活動的不同面向進行分享。臺北市智慧城市辦公室的李鎮宇主任,說明當一個城市整體的科技有了完善的發展,例如5G、資訊串聯,可以成為混合型活動的堅強後盾,講者Mr. Thomas Gray亦對數位平台的重要性表示肯定。Ms. Tadeja Pivc則觀察到混合型活動對於較小型的城市是一個契機,因為大型會議的眾多與會者被分散到不同的城市參與,但這也考驗著會議顧問公司議程設計的功力。
 
混合型活動對於會展產業來說是嶄新的契機,但與談者們對於實體會議的不可取代性仍有高度共識,即便是對虛擬平台相當熟悉的年輕世代,也渴望面對面的交流,說明傳統的活動舉辦方式,將在疫情緩解後復甦;但另一方面,即使疫情緩解,混合型的活動也不會消失,而是會像所有新的科技與技術一樣,提供人們不同的創新選擇。
 
在疫情期間,觀傳局不但沒有停下腳步,更是超前部署,為後疫情的新常態經濟預先做準備,如推動MICE安全旅遊服務接待鏈,輔導會展業者取得安全旅遊戳記,於4月16日由市長親自授證;並於6月22日舉辦線上領袖會議,與國內MICE業界領袖們共同思考及討論疫情之下臺北會展的發展潛能,深入探討「疫情下MICE產業之因應」及「新常態MICE產業市場開放之推廣」兩大課題;國際展會面臨疫情紛紛轉戰線上,觀傳局也積極參與,6月22至24日於上海國際會獎旅遊博覽會(IT&CMC)線上展會展出,規劃台北館虛擬場館安排線上接洽及買主諮詢服務,並持續公私協力推動新常態MICE產業市場開放。

論壇開場播放臺北市4K景點即時影像
論壇開場播放臺北市4K景點即時影像

臺北代表講者:智慧城市辦公室李鎮宇主任,介紹臺北智慧城市發展
臺北代表講者:智慧城市辦公室李鎮宇主任,介紹臺北智慧城市發展

與談者包含主持人集思會展事業執行長葉泰民(右下)、三位講者:李鎮宇主任(左下)、_Mr._Thomas_Gray(中下)、Ms._Tadeja_Pivc(中上)、ICCA代表Jaap_Bakker(左上)及亞太會議組織聯合會(APFAO)代表Octavio_B._Peralta)
與談者包含主持人集思會展事業執行長葉泰民(右下)、三位講者:李鎮宇主任(左下)、Mr.Thomas Gray(中下)、Ms.Tadeja Pivc(中上)、ICCA代表Jaap Bakker(左上)及亞太會議組織聯合會(APFAO)代表Octavio B. Peralta)

  • 柯文哲市長於論壇開場致歡迎詞
  • 臺北代表講者:智慧城市辦公室李鎮宇主任,介紹臺北智慧城市發展
  • 論壇開場播放臺北市4K景點即時影像
  • 與談者包含主持人集思會展事業執行長葉泰民(右下)、三位講者:李鎮宇主任(左下)、Mr.Thomas Gray(中下)、Ms.Tadeja Pivc(中上)、ICCA代表Jaap Bakker(左上)及亞太會議組織聯合會(APFAO)代表Octavio B.Peralta)

COVID-19流行期間的飲食建議

發稿日期:110年7月1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徐裴莉指出,研究發現,「良好的營養狀態」可以減輕此波因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相關風險和發病率。其飲食建議摘錄如下:

一、每日攝取3份蔬菜類、2份水果類,搭配全穀雜糧類
蔬果雜糧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抗氧化物,包括維生素A、C、D、E、B群、鋅、硒、膳食纖維及植化素,它們是免疫系統的重要調節劑,可利用多種途徑促進免疫細胞功能,進而優化免疫系統。

二、每日補充適量的豆魚蛋肉類與1-2杯的乳品
含有優質蛋白質,可建造修補上皮細胞及器官組織,為身體提供良好防禦屏障,降低病毒入侵機會,同時可以維持肌肉組成,避免衰弱肌少症狀。

三、每日攝取油脂及堅果種子類
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作用。海鮮,海藻油,海魚和亞麻籽中存在的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支持免疫系統;橄欖油、葵花油、紅花籽油和堅果中的ω-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和抗病毒的作用。

徐裴莉表示,文獻顯示足夠的水分對於細胞穩定、腎臟功能維持、體溫控制、情緒調節、認知功能、胃腸道和心臟功能以及預防頭痛、脫水等至關重要。根據不同年齡層、活動量、生理和疾病狀態,每天建議兒童4-5杯,青少年7-11杯,成年人10-12杯的水份需求。此外,目前尚無文獻顯示營養補充品對於預防COVID-19的功效,因此最好是從天然食物中獲得營養素,無須從補充品中獲得。

徐裴莉提醒大家,面對疫情,建議民眾每日以新鮮食物作為均衡飲食的基礎,注意水分補充,減少含糖飲料和加工品的攝取。營養補充品需根據醫師或營養師評估後建議補充,否則多食無益。除了平日的飲食保養,應以謹慎態度做好自我防護、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才是杜絕疫情流行的根本之道!
 
《參考文獻》
Christianne F.C., Flavia C. C., Fabiane L. S., Carla M. P., Alessandro L., João F. M.(2020).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Nutr Rev, 1–14. doi: 10.1093/nutrit/nuaa067

新冠肺炎疫情對嬰幼兒的影響

發稿日期:110年7月1日

新冠肺炎對於嬰幼兒影響跟你想得有點不一樣
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SARS-CoV-2)自2019年底從中國武漢爆發以來,席捲全球造成上百萬人死傷與商業社交活動停擺,已成為這兩年全世界最深刻的共同記憶。傳染模式主要藉由病人飛沫或接觸被病毒染污的物體來傳染人,但相較於SARS具有較多無症狀高傳染性的特性。對人體危害程度可輕可重,從完全無症狀的輕微感染至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需要葉克膜的嚴重肺炎重症均有。現今已知高齡、免疫系統不全或有系統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衰竭與肥胖)族群是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品君指出,新冠肺炎感染中,嬰幼兒染疫臨床症狀以輕中症為主,無症狀比例也高於成人;常見症狀以發燒、咳嗽、無力、肌肉痛等;但相較於成人更多特異性症狀,如食慾不振、腹瀉、嘔吐等。兒童相較於成人感染比例較低,台灣歐美新冠肺炎患者的數據顯示兒童約占2-5%。兒童重症相對比例也較低,義大利與美國致死率0.1%;重症者多為小於一歲或具有潛在病史(心臟疾病,糖尿病,肥胖,慢性呼吸道疾病),因此提醒家屬心肺相關自體免疫疾病兒童最需要小心,目前台灣尚無兒童新冠肺炎死亡案例。

其中與成人相異可能原因與新冠病毒進入人體以後,必須要依靠細胞上的ACE2受體當作侵入大門,來進入細胞內造成感染。目前醫學研究已證實,兒童肺部的ACE2受體量明顯少於成人的ACE2受體量,所以使兒童和成人相比,較不容易因為暴露到病毒而造成感染。另一可能原因兒童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相較於成人也較不易後續造成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 syndrome)。

此外,兒童新冠肺炎感染源在研究指出常具有家族群聚史,在中國的數據,兒童感染者約有七成家中至少有一名感染者;而美國資料則高達91%兒童因接觸到家庭或社區感染者而染疫。因此第一線醫療人員針對具有接觸史的無症狀兒童建議要積極採檢。

新冠肺炎對於兒童的特有表現: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Mu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陳品君說,雖然兒童相較於成人為低感染率與嚴重度較輕,但近期英國和美國出現了與新冠病毒有關的非常罕見兒童炎症綜合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病例,引起醫學界關注。MIS-C的症狀會出現在SARS-CoV-2感染數周後,也可能發生在無症狀感染的兒童中,其臨床症狀會類似川崎氏症造成全身皮疹、結膜炎、口部粘膜發紅、腹痛、腹瀉,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心血管功能,造成急性心臟衰竭或冠狀動脈擴張。

血液檢查可能會顯示出發炎症狀升高的指標,包含C反應蛋白、紅血球沉積率和前降鈣素原。通常會涉及各種器官系統包含心臟、腎臟和神經異常。由於MIS-C會加速造成心源性休克,因此需要對兒童進行重症監護以及免疫球蛋白或類固醇治療來幫助病人改善病況。

《父母應該留意哪些症狀?》
如何觀察孩子有變成重症的傾向呢?陳品君表示,如果感染過程中,有發現小朋友高燒不容易退,或是燒退了,但是精神、活動力不好,或是有食慾不佳、嘔吐、腹瀉、脫水的症狀,以及呼吸困難,就是重症預兆,需要儘快就醫。此外還要留意MIS-C症狀: 持續性發燒不退身皮疹、結膜炎、口部粘膜發紅、手腳腫脹,腹痛、腹瀉等等,對於有慢性疾病患者的兒童更要小心留意。

最近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增溫,最佳保護是預防新冠肺炎。為了您的家人,減少出門待在家中並請保持社交距離,外出在公共場所戴好口罩及勤洗手。懇請您待在家中守護家人,我們醫護也站在第一線為您守護台灣。

大義「救」親 全民參與

       內政部警政署為貫徹政府反毒品政策暨行政院「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建構家長放心、學生安心、社會清新之「無毒校園」健康學習環境,自109年8月3日起,規劃運用專任警力支援各縣市警察局防制校園毒品犯罪工作。鑑於青少年身心未臻成熟,易遭不良友伴或犯罪者影響而發生吸毒、販毒或走私毒品等犯罪行為,本局今(110)年「暑期保護青少年-青春專案」特別運用「無毒校園」專任警力,結合「大義救親」緝毒策略,與教育局合作擴大反毒宣導,加強防制毒品危害少年。
       110年「暑期保護青少年-青春專案」執行期程自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工作重點為「淨化妨害青少年成長環境」、「防制青少年被害」及「預防犯罪宣導」等三項,其中「預防犯罪宣導」部分,局長陳嘉昌考量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期間,民眾無法從事戶外活動,接觸網路媒介時間大幅增加,宜加強電子科技傳播推廣,製作淺顯易懂之圖文、影音或舉辦非群聚性競賽或互動活動,強化宣導效益,除舉辦「四格漫畫」、「徵文」等非群聚性競賽活動外,並運用「無毒校園」專任警力,製作犯罪預防宣導微電影及網路接收音訊媒體podcast(播客)「臺北少年電力無限公司」節目。
       本局青春專案犯罪預防宣導微電影以「大義救親」緝毒策略為重要主軸,並與最高檢察署檢察官周章欽及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合作,讓民眾感受檢警永遠與人民站在一起,籲請全民「大義『救』親」,共同攜手齊心解決毒品問題。
       局長陳嘉昌非常重視防制青少年毒品犯罪工作,特別提醒所有家長們,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21條規定,當家中孩子碰觸毒品時,家人可以勸說孩子向指定醫療機構請求治療,並配合檢警供出毒品來源,如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可減輕或免除其刑,另治療中經查獲者,應由少年法院為不付審理之裁定,希望民眾了解「大義救親」的含義,冀望共同將親情之愛的精神宣揚出去。

大義「救」親 全民參與

內政部警政署為貫徹政府反毒品政策暨行政院「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建構家長放心、學生安心、社會清新之「無毒校園」健康學習環境,自109年8月3日起,規劃運用專任警力支援各縣市警察局防制校園毒品犯罪工作。鑑於青少年身心未臻成熟,易遭不良友伴或犯罪者影響而發生吸毒、販毒或走私毒品等犯罪行為,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今(110)年「暑期保護青少年-青春專案」特別運用「無毒校園」專任警力,結合「大義救親」緝毒策略,與教育局合作擴大反毒宣導,加強防制毒品危害少年。
110年「暑期保護青少年-青春專案」執行期程自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工作重點為「淨化妨害青少年成長環境」、「防制青少年被害」及「預防犯罪宣導」等三項,其中「預防犯罪宣導」部分,局長陳嘉昌考量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期間,民眾無法從事戶外活動,接觸網路媒介時間大幅增加,宜加強電子科技傳播推廣,製作淺顯易懂之圖文、影音或舉辦非群聚性競賽或互動活動,強化宣導效益,除舉辦「四格漫畫」、「徵文」等非群聚性競賽活動外,並運用「無毒校園」專任警力,製作犯罪預防宣導微電影及網路接收音訊媒體podcast(播客)「臺北少年電力無限公司」節目。
警察局青春專案犯罪預防宣導微電影以「大義救親」緝毒策略為重要主軸,並與最高檢察署檢察官周章欽及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合作,讓民眾感受檢警永遠與人民站在一起,籲請全民「大義『救』親」,共同攜手齊心解決毒品問題。
局長陳嘉昌非常重視防制青少年毒品犯罪工作,特別提醒所有家長們,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21條規定,當家中孩子碰觸毒品時,家人可以勸說孩子向指定醫療機構請求治療,並配合檢警供出毒品來源,如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可減輕或免除其刑,另治療中經查獲者,應由少年法院為不付審理之裁定,希望民眾了解「大義救親」的含義,冀望共同將親情之愛的精神宣揚出去。

【臺北波麗士】https://fb.watch/6sMmmUlRUe/
【臺北少年花露米】https://fb.watch/6sMgdkD-VO/
【YouTube】https://youtu.be/A3BoEhaUEyY

 

  • IMG_6308.PNG
  • IMG_6313.PNG
  • IMG_6323.PNG
  • IMG_6321.PNG
  • IMG_6324.PNG
  • IMG_6322.PNG
  • IMG_6329.PNG
  • IMG_6327.PNG
  • IMG_6319.PNG
  • IMG_6332.PNG
  • IMG_6330.PNG

勞工育嬰留職停薪10日前申請即可 雇主不同意恐挨罰

  北市勞動局接獲民眾陳情,申請育嬰留職停薪,遭雇主說要3個月前提出,且只能同意請假6個月,讓勞工十分困擾。勞動局長陳信瑜表示依照勞動部修正的《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規定,10日前以書面向雇主提出即可,且6個月以下也可申請,若雇主不同意勞工申請留職停薪,恐挨罰2萬至30萬元,並被公布公司名稱與負責人姓名。

  陳信瑜指出,原本的《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並未規定勞工應在多久前,向公司提出育嬰留職停薪申請,因此大多是依公司的工作規則或相關請假辦法辦理。

  陳信瑜說,但如今勞動部已修正《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第2條,規定自110年7月1日起,勞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應在「10日前以書面」向雇主提出,提醒雇主若工作規則或請假規定有抵觸,請盡速調整。

  另外,陳信瑜還說,只要子女在3歲前,勞工都可申請育嬰留職停薪,留職停薪期間雖以6個月為原則,但若6個月以下的育嬰留職停薪需求,也可申請,但最短必須在30日以上,且有「2次」的機會。

     陳信瑜強調,勞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雇主不可不同意,否則將被罰2萬至30萬元罰鍰,並被公布公司名稱與負責人姓名,不可不慎!

成年人下背疼痛竟是骨髓炎侵蝕腰椎間盤

發稿日期:110年7月1日

50歲的文先生,因為發燒及呼吸喘住院檢查,診斷是肺膿瘍合併菌血症,抗生素治療一個月後,卻因下背劇烈疼痛無法行走,X光發現第3/4腰椎盤消失,磁振照影顯示3/4腰椎體被侵蝕導致駝背畸形,確定是細菌性脊髓炎後,緊急安排腰椎神經減壓及矯正固定術,依據椎間盤膿瘍細菌培養結果,投予治療性抗生素,病人術後1週就可以穿著背架行走,4週後感染指數恢復正常順利出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晉瑋表示,有病人劇烈下背痛,用一般止痛藥沒效,夜間疼痛影響睡眠,嚴重的甚至併發下肢癱瘓無力,遇到這類病人,會抽血檢查白血球及發炎指數,以判斷背痛是細菌感染造成,還是一般退化性機械性結構的問題,如壓迫性骨折。如果發炎指數偏高,加上影像學檢查有椎體變形或化膿,就有可能是脊椎骨髓炎。

陳晉瑋說,該位病人的致病原因,有可能是肺部感染產生的感染性血栓,透過血液循環至脊椎動脈分支而引起脊椎感染,培養出來的細菌就是最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一般脊髓炎需要靜脈抗生素治療6週,整體療程至少3個月,一旦病人有神經學症狀或脊椎後凸變形及脊椎不穩定造成難以控制的痛,這時就需要脊椎骨科手術矯正固定脊椎,無法單靠內科治療。

因此,當民眾出現藥物難以控制的下背痛,有時還會出現發燒、下肢麻木及無力,合併其他系統性的疾病,例如肺炎或泌尿道感染,就要尋求專業骨科醫師診治,早期診斷,及時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可提供病人較好的預後。

青少年網路成癮評估與治療

發稿日期:110年7月1日

孩子為什麼會網路成癮
網路成癮成因相當複雜,可視為個體及外在環境交互作用結果。在個體部分,孩子本身的人格特質,例如:衝動性高、決策及計畫事情能力弱、情緒調節能力弱、挫折忍受度低、傾向以逃避處理負面感受、以及長期缺乏自信等,會讓他們更傾向以能夠「快速紓解負面情緒」方式處理生活中的各式挫折,而網路快速、便捷、以及匿名性,便容易成為這群孩子逃避現實挫折,及排解負面情緒的最佳管道。

而外在環境因子,包括社交孤立、人際關係不佳、平時無除了網路外的其他興趣或專長、學業成就低、在學校歸屬感低、以及家庭衝突多等生活挫折,就像一股強大的推力般,將孩子推往虛擬世界中。

台灣學齡兒童青少年網路成癮現況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106年網路沉迷研究調查」,我國12歲以上民眾,約有5.0%屬於網路沉迷風險族群,而其中82.5%最常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網路沉迷風險者玩遊戲(34.0%)、看影片(33.4%)或經營網路社群(28.7%)的比例也顯著較非網路沉迷風險者高。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7年對全國高中以下學生進行調查顯示,國內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為3.1%。

網路成癮之自我檢測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李宛臻表示,若您懷疑孩子有網路成癮傾向,可先使用「網路使用習慣自我篩檢量表」快速檢測。此量表為台大心理系陳淑惠教授研究室所發展,亦可在衛生福利部網站查詢到:
(請評估您最近6個月內之實際情形是否與下表中敘述一致)
網路使用習慣自我篩檢量表

此表可適用於10-25歲學生,每題若答極不符合計為1分,非常符合計為4分(如括號中數字),若分數達11分以上,則為高度沉迷傾向,建議進一步至門診接受完整評估。

網路成癮之評估與治療
李宛臻指出,除了評估網路使用是否達成癮程度,是否合併有其他精神科疾病亦為評估重點。研究顯示,網路成癮者有高達14%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症、30%合併焦慮相關疾患、7%合併憂鬱症,而上述疾病時常會惡化孩子的網路成癮行為,因此需同時處理以增進療效。

治療方面,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上述常合併的精神科疾病外,針對網路成癮部分則須多管齊下,包含個別心理治療、家族治療、以及醫療和學校輔導系統合作,彈性調整孩子的教學規畫以減少其挫折感。在個別心理治療中,透過逐步建立孩子想改變的動機,強化其壓力處理能力、自我控制技巧、人際技巧,協助孩子探索興趣,強化自我認同並建立自信,進而增強其應付外在挫折的能力,為主要治療目標。在家庭治療中,透過強化父母親職功能,鼓勵家內訂定明確界線與規範,調整親子溝通模式並協助其減少衝突,亦能有效促進孩子的康復。

松德院區目前針對網路成癮之青少年有一醫療服務計畫,提供整合性治療及個案管理追蹤服務,期待能夠多一些資源,接住這些在成長途中暫時迷失自我的孩子們,並協助讓其重拾真實世界中的樂趣及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