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景再現 點亮臺灣」原生植物景觀設計大賞 攝影暨生活展in臺北典藏植物園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聞稿
發稿單位:公園處
新聞聯絡人:劉玉華
聯絡電話:0928-880031
承辦聯絡人:蘇新富
聯絡電話:25956371
 
「原景再現 點亮臺灣」原生植物景觀設計大賞
攝影暨生活展in臺北典藏植物園
來到臺北典藏植物園多媒體區怎麼突然變得好熱鬧?有臺灣原生植物佈置場場景,還有應用原生植物的優良案例與設計。原來這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為了推廣台灣原生植物的應用所辦理的競賽和展覽,臺北典藏植物園因為種植了許多臺灣原生植物,很榮幸被選為競賽頒獎與展示場地。展示從即日起到10/30(六)為止,可以抽空來欣賞認識美麗、特殊的臺灣原生。
只要來「原景再現‧點亮臺灣」攝影暨生活展,打卡就能獲得精美好禮唷!活動期間10/27~10/30上午9點到下午5點,活動期間只要和現場原生植物拍照打卡,上傳至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臉書(網址如下),即可至展示處的服務台兌換超實用的帆布袋、美麗的原生植物筆記本、好玩又有趣的植物撲克牌,任選乙個(限量100個送完為止)
P.S.防疫期間,請各位遊客保持適當安全距離,配戴口罩,保護你我健康
平日兌換時間 9:00-15:00
假日兌換時間 9:00~15:00
活動打卡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arm.org/posts/3450019975123232
 
交通方式:
一、搭捷運

  1. 圓山站下車,循指標穿過花博公園圓山、美術、新生園區即可抵達,步行約18分鐘。
  2. 行天宮站下車,沿松江路北行至新生公園即可抵達,步行約20分鐘
  3. 中山國小站下車,沿新生北路三段北行至新生公園即可抵達,步行約18分鐘。

 
二、搭公車
【民族東路口】109、280直、542、606、685、敦化幹線、203、277、279、612
【新生公園(林安泰)】72、222、市民小巴9、紅34預約公車、286副、298、643、676、松江新生幹線、復興幹線
【吉林路底】685、688、紅57、市民小巴9、542
【新生公園】紅50、685、紅34預約公車、市民小巴9
【林安泰古厝】紅34預約公車、市民小巴9、222、72
【新生民族路口】市民小巴9、紅34預約公車
 
三、騎乘YouBike

  1. 圓山2號出口站至林安泰古厝站約6分鐘
  2. 中山國小站4號出口(新生高架橋下)至林安泰古厝站約6分鐘
  3. 行天宮3號出口站至林安泰古厝站約7分鐘
  • 80餘種臺灣原生植物佈置的場景  陳坤燦拍攝
  • 原生植物景觀設計大賞得獎作品攝影展示  陳坤燦拍攝
  • 臺灣原生的紫苞舌蘭  陳坤燦拍攝
  • 臺灣原生的倒卵葉蕘花  陳坤燦拍攝
  • 打卡送好禮! (任選乙個,限量100個送完為止)

陽明公園橙色桂花飄香 元老級丹桂即將盛開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新聞稿

發稿單位:花卉試驗中心                          
新聞聯絡人:劉玉華
聯絡電話:0928880031
承辦聯絡人:宋馥華
聯絡電話:0922349086
 
陽明公園橙色桂花飄香 元老級丹桂即將盛開
      前幾天濕涼的天氣,讓我們明顯感受到秋意來臨,陽明公園內栽種多年的珍貴植物—丹桂,也逐漸開出橙黃小花。相較於一般四季桂花的乳白純淨,帶著橙艷喜氣的丹桂更顯現出它的獨特與珍貴。陽明公園蘭亭旁的丹桂以往常在國慶日前後開花,今年大約延後了半個月,經過上一波東北季風冷涼的吹拂後,終於即將盛開,歡迎市民朋友上山前往公園散步踏青時,可順道來觀賞這棵難得一見的丹桂開花,沐浴在它滿樹的馨香中。
      工務局公園處表示,常見的桂花為木犀科小灌木到小喬木,依花色區分有金黃色的金桂、花色較為潔白的銀桂與四季桂、橘紅色的丹桂等,臺灣平地氣候較溫暖,適合四季桂生長,因此常可於住家庭園或公園內看到其蹤跡,開花時芳香惹人喜愛,相較之下金桂及丹桂怕熱,因此平地比較難看到它們的芳蹤。剛好陽明山區的氣候較為冷涼,在陽明公園就能看到難得一見的丹桂身影,喜愛花卉的朋友別錯過這次賞花的機會。丹桂又名狀元紅、紅桂,其樹幹分枝性強,且分枝點低,姿容如鄰家女孩般平易近人,但卻具濃香,開花時芬芳撲鼻,香飄甚遠,每一枝條簇生的花朵亦較一般桂花多,開花性佳且香味更濃郁,其樹齡可達數十年,而陽明公園的丹桂更是樹齡超過60年的老樹,十分珍貴。
       公園處花卉試驗中心主任宋馥華說,陽明公園的丹桂位在蘭亭旁,從陽明公園服務中心前小平台左方步道步行約1分鐘,即可見到長成大樹的元老級丹桂,不過提醒您,丹桂花期短暫易受天氣影響,可能只有3-7天觀賞期,若想賞花聞聞桂花香,就趕緊移動您的腳步吧!另外,位於人車分道對面的湖山綠地種植了5000株天使花,粉、白、紫等色彩繽紛的天使花在湖山綠地的小池塘邊爭奇鬥艷,隨風搖擺相當賞心悅目,不妨在這秋高氣爽的天氣到山上踏青,非常能夠療癒疲憊的身心,順便吸收點芬多精,讓煩惱通通拋開。
       由於上山車輛多,容易交通壅塞,且山區停車空間不足,建議想上山遊憩的朋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可從捷運劍潭站搭乘公車260、紅5至陽明山站再轉搭小8或小9至陽明公園,另外也可以從陽明山站步行前往,途中會經過湖山綠地,健康又減碳,揪三五好友來趟忘憂之旅吧!

  • 圖1. 丹桂含苞待放
  • 圖2. 丹桂外觀
  • 圖3. 滿滿花苞
  • 圖4. 許多小花苞
  • 圖5. 丹桂與九重葛
  • 圖6. 湖山綠地天使花
  • 圖7. 吸引遊客尋芳
  • 圖8. 鮮豔的紫色天使花
  • 圖9. 潔淨的白色天使花

家屬報案親人失聯多日 北中警聯手尋人 破門挽回一命

日前夜間時分,內湖分局港墘派出所接獲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永興派出所轉報之黃姓男子失蹤人口案,派出所警員蔡坤祐、王偉真、潘建丞、黃祺玲等人獲報後立即依緊急定位發動協尋,所幸從鬼門關前即時救回黃男性命,家屬獲悉黃男平安得救後,對警方的積極襄助,表達十二萬分的謝意。

據了解,黃男獨自一人至臺北工作,日前因個人因素向任職多年之公司表達離職意願,居住臺中家屬自10月14日起,屢屢致電聯繫黃男,皆未能如願,再者渠姐憂擔黃男素有心臟疾病,更加恐慌不已,唯恐發生意外,故至臺中住家附近派出所報案協尋,請求警方協助。

內湖分局港墘所值班警員王偉真接獲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通報後即刻著手展開調查,並依緊急定位之位置,確認黃男最後發話位置於內湖區港華街51巷3弄一帶,遂派遣巡邏警員黃祺玲、潘建丞、蔡坤祐等人趕赴該地點附近加強尋找,並至該黃男租屋處敲門、叫喚後均未獲回應,所長呂政隆憑藉經驗判斷有異狀,當機立斷偕同員警及屋主破門而入,赫然發現黃男赤身仰躺於客廳地板上,雖有薄弱意識反應但身體無法動彈,員警遂立刻通報119,協同救護人員將男子送上救護車,馳駛醫院救治,幸賴及時發現送醫,搶救得宜,始即時挽回一條寶貴的生命,家屬非常感謝內湖警方的積極協尋及機警靈敏,阻止憾事發生,重拾家人團聚歡樂。

內湖分局呼籲,家中若有健康隱憂者或近期有情緒低落、憂鬱等情形之家人,應多加施予關心、陪伴,以避免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多一分關心,則能少一分遺憾。

  • 圖說:男子赤身仰躺於客廳地板
  • 圖說:員警與救護人員將男子送醫治療

2021客家影音展演計畫首映 跟著影像行過野地

 

       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客基會)主辦的客家影音展演計畫是「當代敘事影展」探出的新枝,今年以「野地行過」為題,寓意「拓墾與開創」,全新製作三部聚焦客家表演藝術紀錄短片,透過鏡頭紀實聽見客家的聲音。首映會將於11月13日(六)在KKTIX Live線上舉辦,除了放映三部全新製作的紀錄短片,也策劃了映後對談及現場音樂展演,觀眾可透過KKTIX售票系統購票,在影像與音樂中與客家相遇。

       今年度客基會特別投入紀錄片題材的開發與製作,聚焦表演藝術,發掘全球化移動下的客家議題、人物與故事。在此架構下,特別邀請三位紀錄片導演鍾適芳、林佑恩與吳郁芬,分別擔綱執導《我們在此相遇》—以音樂劇場結合非傳統紀錄片形式,呈現客家的流離與遷徙;《行過》—跟著客語音樂創作人的日常,走過客家事務建置前後、抵達語言創作與身份認同的家;《2500公里》—新生代客家獨立樂人黃宇寒的母語創作歷程。首映會當天將配合影片內容舉辦兩場音樂現場演出——由客語獨立創作音樂歌手黃宇寒、印尼民謠雙人組合Silampukau跨國合作,搭配琵琶音樂家鍾玉鳳、打擊音樂家張幼欣的跨界合作,將碰撞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篇章。
 
      「2021客家影音展演計畫」售票時間自10月13日12時至11月13日12時,民眾可透過KKTIX售票系統購票,更多節目詳情請鎖定「2021客家影音展演計畫」官網及臉書粉專。
 
● 節目資訊:
2021客家影音展演計畫——野地行過 Growing Up Wild(KKTIX售票)
 
11月13日(六)
14:30-16:30【場次一】紀錄片首映╳對談
紀錄片放映:《行過》
映後對談(線上免費活動,無需購票)
19:00-20:00【場次二】紀錄片首映╳音樂演出
紀錄片放映:《我們在此相遇》
音樂演出:鍾玉鳳、張幼欣
20:30-21:30【場次三】紀錄片首映╳音樂演出
紀錄片放映:《2500公里》
音樂演出:黃宇寒、Silampukau

  • 1101028北市客委會新聞稿.docx
  • 1101028北市客委會新聞稿.pdf
  • 1101028北市客委會新聞稿.odt
  • 2021客家影音展演官網banner
  • 劇照_2500公里
  • 劇照_行過
  • 劇照_我們在此相遇

讓世界看見台灣 北市勇奪4件世界級景觀大獎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新聞稿
發稿單位:園藝科
新聞聯絡人:劉玉華
承辦聯絡人:郭蘭香
聯絡電話:02-23815132#228
 
讓世界看見台灣 北市勇奪4件世界級景觀大獎
      景觀界最高榮譽2021 年國際圖聯亞洲-太平洋景觀建築獎(IFLA ASIA-PA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WARDS)於2021/10/19公告,共有233件優秀作品參賽,在全國公務機關10件獲獎作品中,工務局公園處就囊括了4個獎項,包括「北投社三層崎」、「日善公園」、「糶米公園」及「南港更新工程」等作品。
榮獲「文化與都市景觀類」佳作的「北投社三層崎」,過去曾是北投第三公墓,其墓數多達2000 處,同時基地富有歷史資源及人文元素的條件下,市政團隊透過10 場工作坊及民眾說明會,藉由不同主題與形式與民眾對話、觀點討論,重啟400 年歷史連結,結合文化歷史及自然生態環境,整合各領域、族群想法的平台營造地方特色為主軸,將原址遷葬提供民眾休憩使用,每年約有20 萬人次親近造訪,藉此環境教育,呈現出北投社原住民文化歷史的紋理及其意義。
      同樣為「文化與都市景觀類」佳作的「日善公園」,以保留清朝、日治時期的地理紋理,重現茉莉花香村,呼應過去「加蚋仔」地區最重要的香花作物產地,防空遺址保留,將歷史記憶保存,與公園地景融合,提供穿梭遺址體驗,百年臺北城牆石詮釋,延續與傳承地景,將過去封閉禁錮及具危險倒坍之圍牆,以穿透排列穩固方式,使空間保有歷史遺址,並具備開放的視覺穿透性,公園內保存公園內7棵百年老樹,在老化的都市中給出解方,重新找回文化與歷史,打造都市中閃耀的綠寶石,重新定義公園的價值。
此外,奪得「社區類」佳作的「糶米公園」,現地原為違章占用,在山坡地地形下,違章依山壁而建,導致安全疑議、環境雜亂及排水不易,市府為提供優質環境,積極協調居民搬遷,於基地加強邊坡穩定,保障周邊民眾安全,設置滯洪池及與雨撲滿等防災設施,並結合當地糶米文化,以臺灣茶、米文化進行設計,打造米粒造型圍塑的戶外廣場空間,利用地景打造共融式遊戲場,兼顧遊憩、邊坡安全、生態的地景設計,將危老空間重新翻轉,提供生態永續及文化傳承兼顧共存的成果,打造全齡友善的滯洪公園。
另榮獲「自然保護類」佳作的「南港公園更新工程」,公園闢建至今已30餘年,初期為高強度活動使用,造成公園空間凌亂切割綠地,壓縮生物生活空間,工務局公園處重新整體規劃,以減量、恢復及再生進行更新,將綠地保存、友善生物棲地、減少生態擾動、水質淨化與自然互動等方式,提供生態保育及環境場域,並利用地形起伏,打造身障小朋友也可挑戰森林遊戲的共融遊戲場,以木棧道無障礙動線串聯樹木茂密區,改善被人類過度干擾的空間,還給綠地水岸呼吸喘息的機會 ,保留不受干擾的角落,恢復生命共存的新場域。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致力於提升公園、綠地、廣場的景觀品質、環境改善、公園特色、生態保育,為市民打造更優質、愉悅之休憩環境,此次國際獎項的肯定,讓臺灣景觀界在全球更具有影響力及能見度,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美麗。

  • 照片1:「北投社三層崎」榮獲「文化與都市景觀類」佳作
  • 照片2:「日善公園」榮獲「文化與都市景觀類」佳作
  • 照片3:「糶米公園」榮獲「社區類」佳作
  • 照片4:「南港更新工程」榮獲「自然保護類」佳作

消防局辦理「災防韌性城市指標推動成果發表會」 災害防救接軌國際 展望未來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於110年10月28日14時至16時30分,假臺北市災害應變中心辦理「臺北市災防韌性城市指標推動成果發表暨研討會」,邀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內政部消防署、北臺八縣市及臺北市政府各防災單位代表與會,由局長吳俊鴻主持開幕儀式。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及極端天氣的影響,不僅擴大災害規模,同時也提高災害發生的頻率,為了降低天然災害對城市的衝擊,以國際社會採用之方法推動韌性城市已為當前重要之課題。為呼應聯合國對城市抗災韌性的重視,並使臺北市災害防救的觀念及技術能夠持續精進,消防局於今年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作,採用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UNDRR)建立韌性城市之「十大要素」工具套件及行政院專家諮詢委員會所撰寫的「極端災害下之韌性城市」建構韌性城市的操作方法等資料,研擬臺北市災防韌性城市3大面向共計88項指標,並完成自我評估,於本次研討會進行成果發表。

消防局表示,本次研討會除了發表臺北市的韌性城市推動成果外,還特別邀請到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李維森主任秘書,來介紹「極端災害下之韌性城市」的報告內容及產出過程;另外請到陽明交通大學單信瑜教授主講「次世代之災害防救工程」,對未來推動災害防救工作的趨勢進行分享。
吳俊鴻局長於研討會開幕式指出,希望經由本次的研討會更了解國際災害防救發展趨勢,並透過中央及地方政府間的交流,深入探討我國未來推動災害防救工作之方向,進而提升整體防救災能力。

健康路58巷路舊換新 鋪面平順通行好安心

發稿單位:新工處
發稿日期:110年10月28日
新聞聯絡人:陳大分
聯絡電話:0963-562-778
聯絡人:辛承恩
聯絡電話:0963-562-712

健康路58巷路舊換新 鋪面平順通行好安心

健康路位於臺北市松山區,是區內主要的東西向道路之一,西起臺北小巨蛋,東至塔悠路,而健康路58巷是健康路周邊的一條小巷道,北端有著原市府國宅處興建之松山新城,南端鄰近捷運臺北小巨蛋站,當地不少民眾常借道此巷來往通行,惟之前路面及側溝蓋老舊劣化情形明顯,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遂依「臺北市鄰里道路通行環境躍升計畫」辦理路面更新,在近期完成後,巷道變得更平整美觀,周邊居住品質也一併向上提升。

新工處養護工程隊隊長李家龍隊長表示,健康路58巷周邊區域環境極為多元化,商業模式豐富不勝枚舉,北邊的松山新城係擁有大型開放空間之集合住宅,環境優美寧靜,也不乏如民生國小、長庚醫院、中華公園、龍城市場等機能建設,另還有臺北小巨蛋、臺北田徑場、城市舞台等各式體育文化及娛樂活動之舉辦場地,而本巷道恰位於往來要徑,名副其實為一條連結繁華與幽靜的通道,卻因路面及側溝蓋老舊劣化影響用路之舒適安全,附近居民大多期盼能有改善,當地東勢里王叔珍里長也因此提案更新本路段側溝蓋板及道路鋪面,新工處也順應民意,於近期完成改善作業。

養護隊第2分隊分隊長辛承恩補充說明,本路段為8公尺以下道路,為社區居民通勤搭乘捷運必經之地,每日多有學生、民眾出入,因此轄區分隊在辦理施工前1週,均要求施工單位於工區周邊張貼告示,並請當地里長協助宣導附近住戶施工資訊,以降低工程對於民眾之影響。本工程完工後,猶如重新換裝洗滌般地大幅提升通行環境之美觀及舒適性,不負民眾所盼。

東勢里王叔珍里長亦表示,對於本工程施工期間之溝通及完工成果表示肯定,並期許新工處能秉持這樣的工程標準及效率,持續推動鄰里道路更新事宜。

  • 圖01-工區範圍圖
  • 圖02-整體完工照
  • 圖03-施工前1.JPG
  • 圖04-施工後1
  • 圖05-施工前2.JPG
  • 圖06-施工後2

行人安全三要三不原則

行人死傷事故屢屢發生,根據臺北市交通警察大隊統計,今年1至9月底,臺北市各車種死亡人數,最高為行人26人(占48.1%),看似危險性很高的機車22人(占40.7%)也低於行人,行人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港區110年10月下旬發生1件行人於違規穿越車道時發生嚴重事故,當時夜間天雨路滑視野不佳屬於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的情境,此時行人如果沒有危機意識,甚至違規穿越道路,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南港分局交通安全宣導團積極至全聯福利中心、里辦公處深化民眾行的安全常識。
南港分局呼籲行人應遵守三要三不原則「要穿亮系衣服、要走行人穿越道及人行道、過馬路要左右察看;不違規穿越馬路、不低頭走路、不靠近大型車」,隨時隨地遵守交通標誌、標線、號誌指示或警察指揮,注意周遭人車動態,在人行道上行走,如果沒有人行道,應靠邊行走,也請駕駛人行經路口請暫停讓行人先行;南港分局持續加強行人違規勸導及告發,以降低事故傷亡,保障市民安全。

  • 向民眾宣導
  • 宣導團隊
  • 與里民宣導交通安全
  • 與里長一同宣導

教育局採訪通知1101028《素養導向的多元評量:好玩好用好上手的閱讀課》新書發表會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採訪通知    請轉交文教記者
地址:11008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8樓
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教科  鍾德馨科長 02-27256374
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教科  張爰玨股長 02-27256371
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綜企科  卓育欣研究員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0年10月28日上午7時】
【主題:《素養導向的多元評量:好玩好用好上手的閱讀課》新書發表會】
【活動時間:110年10月29日(星期五)上午9時20分至上午10時30分】
【地點:臺北市內湖區新湖國小(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38號)
【臺北報導】
  看完書就等於讀懂書了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落實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與評量,與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版發行《素養導向的多元評量:好玩好用好上手的閱讀課》一書,預計於10月29日舉辦新書發表會。發表會邀集北、中、南13所學校參與,將有超過500名師生一同上線學習,搶先體驗書中的評量任務設計。
    《素養導向的多元評量:好玩好用好上手的閱讀課》由臺北市國小兒童深耕閱讀「素養導向的閱讀評量」研發團隊撰寫。發表會將結合實體與線上的模式進行,以1個主場與6個分場共同串起活動。主場主持人開啟活動的序幕後,接著由六個分場的帶領老師與學生進行評量任務的實作。學生端透過視訊搭配平板操作HiTeach雲端互動教室,與分場老師及其他學校的師生進行答題互動,展現閱讀理解的能力。
  本次發表會更盛情邀請了6位作者及專家於6個分場現身,與學生分享創作文本及探索歷程,希望透過分場課程的評量任務實作及作者與專家的分享,引發學生閱讀動機,並能更多元且深度的享受閱讀。

活動流程

時間 內容
09:30 ~ 09:35 主場活動-主持人開場
09:35 ~ 09:40 主場活動-鄧副局長致詞、線上大合照
09:40 ~ 10:10 分場活動-評量任務實作、師生線上互動、專家現身
10:10 ~ 10:20 主場採訪-各分場專家及作者理念分享

 

歡迎媒體朋友踴躍採訪報導!
  • 教育局採訪通知1101028《素養導向的多元評量:好玩好用好上手的閱讀課》新書發表會.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