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新增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今(25)日新增7例COVID-19本土病例,分別為4例男性、3例女性,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23日至7月24日。個案居住地分布以萬華區2例為最多,其次為信義區、大安區、文山區、士林區及北投區各1例;其中2例為已知感染源、3例尚待進一步研判、2例疫調中,臺北市持續進行精準疫調,追溯感染源並進行疫情處理。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進行一週疫情分析, 7月18至24日中央公布新增確診個案計44人,較前一週減少19人。其中男性26人,女性18人,年齡介於未滿9至80多歲,其中20至49歲佔64%。各行政區仍以萬華區人數最多(11例),大安區次之(8例),士林區6例,中正區和內湖區各5例,北投區3例,文山區、松山區及信義區各2例。其中11例為解除居家隔離前採檢陽性個案,感染源以家戶感染為最多,包括士林區有4例為一家人陸續在居家隔離初期確診。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本週觀察到多起朋友間拜訪聚會後相繼確診,建議避免朋友間聚會、家戶內應分時段用餐,如評估有感染風險、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請立刻就醫或洽臺北市立7家採檢醫院預約採檢,包含臺北市聯合醫院和平、中興、仁愛、陽明、忠孝院區、關渡及萬芳醫院。符合公費COVID-19疫苗接種者,可至全國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登記,再依簡訊通知預約及接種疫苗。相關資訊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主題專區/疾病防治/新冠肺炎(COVID-19)公費疫苗接種專區查詢。

臺北車站1樓店面清消停業3天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接獲通報,臺北車站外包清潔公司自7月22至24日累計4位清潔人員確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其中2名居住臺北市,2名居住新北市。臺北市黃珊珊副市長7月25日與警察局、衛生局及產業發展局等相關局處至現場瞭解,通知1樓店面自25日下午2時起全面停業3天,至7月28日復業,車站售票作業照常運作不影響。
臺北市衛生局調查,確診之清潔人員平日工作範圍於售票大廳1樓至地下1樓之夾層廁所,台鐵已針對臺北車站前述夾層(東1、東3及西3門)公廁封閉清消靜置3天,其他公共區域廁所加強清消頻率,旅客或民眾如有需求,可至地下1樓或2樓如廁。
衛生局針對疫調結果除匡列接觸者,並請相關單位針對台鐵巡查人員及1樓門市人員造冊,通知員工自主健康管理並前往北市7家免費PCR篩檢醫院採檢,復業時須持陰性證明才可上班。
臺北市衛生局呼籲,企業場所應定期清潔及消毒環境,清潔從業人員應穿戴個人防護裝備(手套、口罩、隔離衣或防水圍裙、視需要使用護目鏡或面罩)及勤洗手,依循手部衛生5時機(如:接觸感染源前後、脫除個人防護裝備後、清潔環境後)並加強防疫教育訓練;民眾使用公廁時,請勿拿下口罩、沖水應蓋上馬桶蓋並於如廁前後確實執行個人手部清潔,內化防疫行為。如有防疫相關問題,可撥打疾病管制署1922或臺北市衛生局防疫專線2375-3782。
 

烟花颱風遠離 停放於臺北市道路紅黃線之車輛於7月26日7時前駛離!

烟花颱風已遠離,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呼籲,停放於本市道路紅黃線等法定禁止停車處所車輛,請配合於7月26日7時前駛離,違反規定者,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予以拖吊移置並處以罰鍰。臺北市政府特別請前往移車之車主,千萬注意您自身的安全,謝謝您的合作!
 
-以下空白-
自行車禁行騎樓。
自行車超越行人前請說借過,再從左側緩慢通過並說謝謝。

教育局新聞稿1100725臺北市校園教職員工COVID-19疫苗第四波來囉!國中、高中職教職員工安排自110年7月26日下午1時起分學層施打新冠肺炎公費疫苗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煩請轉交文教記者
業務聯絡: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等教育科    黃喬偉科長   0905-135026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等教育科    王鼎元股長   0953-723222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綜合企劃科    卓育欣研究員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0725日】
【主題】:臺北市校園教職員工COVID-19疫苗第四波來囉!國中、高中職教職員工安排自110726日下午1時起分學層施打新冠肺炎公費疫苗
        因應新冠肺炎公費疫苗施打順序納入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人員,臺北市繼幼兒園、課照中心、特殊教育學校、國小、實驗教育團體機構、外僑學校教職員工已完成施打疫苗共2萬3,458人後,將於7月26日(星期一)下午1時起安排國中、高中職教職員工,以及前開類別外縣市教師選擇於臺北市施打者,採分時段、分流方式進行疫苗接種。
    國中(含完全中學國中部)訂於7月26日(星期一)下午1時至4時、7月27日(星期二)下午1時至4時及7月28日(星期三)上午8時至下午4時(中午12時至下午1時休息)施打,外縣市教職員工選擇本市施打者統一安排於7月28日下午時段;高中職(不含完全中學國中部)訂於7月29日(星期四)上午8時至下午4時(中午12時至下午1時休息)施打,外縣市高中職教職員工統一安排於7月29日上午10點後時段,施打地點皆於臺北市花博公園大型接種站;北市教育局已排定採分區、分時段、分流方式至花博接種站施打疫苗,將由學校通知名冊內的教職員工攜帶身份證、健保卡至指定場域,經核對確認後即可施打,無須另外預約。教育局提醒各位教職員工,依照所排定的時段進行施打。
    經統計,本階段施打疫苗共計1萬5,000餘劑,施打對象為國中及高中職教職員工,並由市立聯合醫院團隊支援醫護人員協助前述人員施打疫苗。
 
 

解封在即,捷警隊透過大數據分析 公布常見犯罪手法 防範「電車色(攝)狼回流」 !

       隨著國內COVID-19疫情降溫,三級警戒解封在即,又逢暑假期間捷運旅運量陸續回流,根據捷警隊統計,今年5-7月偷拍(性騷)案件較去年同期減少60%,鑒於捷運旅運量與犯罪率成正比增加,捷警隊特別透過大數據分析統計捷運系統常見性騷及偷拍案件犯案手法,適時提醒民眾小心注意不肖色(攝)狼出沒。
       捷運警察隊統計109年7-9月暑假期間偷拍、性騷案約占全年發生數36%,偷拍案件中常見犯罪手法以利用電扶梯上下乘時角度落差占55%居冠,性騷擾案件中則以車廂內襲胸、摸臀、暴露下體、出示猥褻圖片等占51%最多,例如最近發生之龍山寺站偷拍案,犯嫌是在下乘電扶梯時蹲下持手機偷拍,提醒女性乘客仍應注意防範。為防止不肖色(攝)狼鎖定落單婦女俟機作案,捷警隊已針對捷運站體編排巡邏守望,並與捷運公司站務人員加強橫向聯繫,遇有捷運站接獲民眾反映可疑人物或危害,可立即派遣就近巡邏線或守望站警力以最快時間到場處理,遏止其趁隙犯案。
       捷運警察結合捷運公司保全、站務人員、轄區分局及綿密監視系統,建構完善治安維護網絡,讓捷運系統偷拍、性騷擾案件都能迅速攔截破獲,捷警隊特別提醒意圖犯案捷運痴漢不要心存僥倖,以免觸法,性騷擾罪最高可處2年有期徒刑,妨害祕密罪最高更可能處3年有期徒刑,另外也呼籲搭乘捷運女性朋友於搭乘電扶梯時,應注意後方有無可疑對象持手機等物貼近偷拍;另於車廂內遇可疑人貼近之異常舉動時,應設法遠離觀察該人是否跟隨繼續犯案,若不幸遇上述狀況時,應勇於通報站務或警方人員協助,另因囿於捷運車廂人潮多且狹窄,偶有民眾使用防狼噴器誤傷民眾事件,捷警隊特別採購防身警報器配合宣導活動使用,擴大宣導效果又達維護民眾安全之目的。

  • 109年案件發生趨勢
  • 110年1-6月發生趨勢
  • 犯案影像
  • 防身警報器.JPG

北市圖自8月1日起開放民眾入館

配合市府防疫政策調整,臺北市立圖書館各服務據點自8月1日起,重新開放讀者入館,惟請民眾配合實聯制登記、額溫量測,並須全程配戴口罩,方可入館。
 
為兼顧市民健康安全及借閱權利,除各智慧圖書館及借還書工作站全面閉館不提供服務,柳鄉民眾閱覽室及士林替代館設置臨時服務臺,提供預約取書服務外,自8月1日起,臺北市立圖書館各服務據點恢復原開館時間,並開放讀者入館,惟館內部分幼兒使用空間、活動密閉空間、自修室(區)、資訊檢索及公共電腦區暫不開放。
 
臺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洪哲義表示,北市圖各服務據點已於櫃檯加裝防疫薄膜,並提供圖書除菌箱及酒精供民眾使用,惟為避免群聚感染及配合室內容留人數規定,將調整閱覽席位總數,館內席位降載至25%,敬請民眾配合入館人數管制,並歡迎多加利用北市圖館藏預約及超商借還書服務,以減少群聚風險。
 
北市圖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調整相關開放時間及服務措施,請注意臺北市立圖書館網頁/服務訊息(https://tpml.gov.taipei )公告。

南京東西路成長路徑 一部台北發展史

發稿單位:公園大地科
發稿日期:110年7月25日
新聞聯絡人:劉玉華
業務聯絡人:洪燕萍
聯絡電話:2725-6762

南京東西路成長路徑 一部台北發展史

    南京東西路為臺北市的東西向重要幹道,南京西路自淡水河畔往東至中山北路,過中山北路後,即為南京東路,一路向東於塔悠路口接麥帥一橋。臺北的發展是由西向東,從南京西路一路至南京東路,剛好可以略探臺北市的發展史。
    現今環河南北路向東至建成圓環間的南京西路,雛型始自清朝的六館街、新興街及得勝街,鄰近淡水河,屬當時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大稻埕的腹地。1860年淡水港正式開埠,外國商人紛紛於六館街(今南京西路自環河北路至塔城街路段)成立洋行,至1872年已有6家洋行在此經營茶葉外銷,故此街被稱為六館仔。之後本國商人陸續加入大稻埕制茶業,到1886年茶商高達252家,當時板橋林家林維源在此地經營全臺最大的「建祥號」茶行,並捐資興建六館街。六館街直通淡水河邊,為清巡撫劉銘傳先生推動現代化建設的街道之一,路幅較周邊街道寬,因應外國商隊來臺通商,兩旁興建結合中西風格的洋樓,出租外商使用,迄今仍可見不少早期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外觀。
    到了1899年日本臺灣總督府提出「市區改正」計畫,串聯六館街、新興街及得勝街,並改道新興街(今南京西路自塔城街至延平北路路段),使得勝街直接通到六館街,建成圓環以西的南京西路初步成形。
    2008年,位於南京西路、塔城街口的六館街尾洋式店屋(南京西路241、243、245、247、249、251號),經臺北市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根據「台灣大百科-台灣建築人物誌」中記載,陳應倫大師傅在1904年遷居大稻埕六館街,開始接觸西洋式建築,其子陳明財為助手,一同從事工程營造。當時受「林本源維記興業株式會社」委託,於該址興建樓房,概估1933年已完興建成241號、243號、245號建築物,每間約30來坪,以店面租予大東信託會社。
    南京西路241、243、245、247號為仿巴洛克風格洋樓樣式建築(249號建築物已修改過面磚),並設置女兒牆代替民間常用的山牆,女兒牆中央採用大量華麗風格的歐洲紋飾(西式綵帶、西式勳章飾) 收邊,不再用傳統中國吉祥圖案,此為日治時期1920年代以後之流行樣式。建物外牆大量使用洗石子,不僅施工便利、費用經濟,且造型自由,可以在工地現場依不同的造型施工。柱鐵欄杆設置於正立面之二樓窗台,以鑄鐵工藝作成欄杆,採用簡易之卷草圖案作為裝飾。窗戶均採三開間,中央之窗戶較大,約在120~140cm之間,左右二窗對稱,高度與中間開口窗一致,寬度略小,主要窗戶均為木質、上下拉窗。
    位居南京西路及延平北路口的森高砂咖啡(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1號1樓),建物約建於1930年代,外觀呈現古今混搭的和洋特色,原址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列為「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內特色建物」的黑美人大酒家。日治時代,總督府嚴格禁止傳統土角厝,牆面採磚造為主,屋頂為不燃的黑瓦,二樓以上採用四柱三窗的日式窗戶,開窗為木質、上下拉之開啟方式。原一樓為新銀座服飾店使用,二樓早期為太平齒科醫院,後為萬里紅大酒家,其後再改為黑美人(All Beauty)大酒家。
    至1945年南京西路全線已開闢完成,西起環河北路,東至中山北路。在日治時期前,建成圓環以東的區域,早期多為稻田,隨著商貿活動、人口增加,聚落逐漸向東延伸至中山北路,而中山北路以東至塔悠路部分(今南京東路),土地原為瑠公圳的圳道和水田,日治時期編訂都市計劃,計劃中編號2號道路,規劃為全線路幅寬40公尺的主要道路,開闢初期多為5公尺寬左右農路。1947年政府以南京市為名,正式命名為「南京東路」,不分段。1951年拓寬闢建為防空疏散道路,至1956年南京東路1段至5段路型已逐步成型,但多為不易維護的土石路面。1957年運用美援,全線新鋪柏油路面,且因鄰近松山機場,當時以四線大道,中央有分隔島,左右兩側另有慢車道的機慢車分流設計,型塑莊嚴的國之大門型象,至1958年正式通車。後來由於交通流量日增,原設計不敷使用,才取消慢車道,改建成有中央分隔島,左右各四線車道的馬路。
    南京東路的鋪設,除了連通松山機場與基隆港間運輸通路,當時亦有戰略考量,從現今南京東路6段的沿革可以一窺。早期往來臺北與基隆間,主要依賴縱貫線鐵路和台5線北基公路,考量鐵路與北基公路都位於基隆河南岸,如遇空襲將造成鐵路、公路齊斷,嚴重影響物資運輸,因此決定沿基隆河北岸規劃新路─麥帥公路。麥帥公路西起南京東路5段正氣橋,跨越基隆河後,經內湖、汐止、五堵、六堵、七堵、八堵,東至基隆港,全長23.4公里。當時以增加作戰能力的戰略考量,比照國外汽車專用道規劃設計,禁行腳踏車、三輪車與摩托車,並收大車10元、小車5元過路費,全線平原區時速為100公里,丘陵區時速80公里,為台灣第一條高速公路。1964年5月2日通車後,完成與南京東路串聯,連結空運(松山機場)與海運(基隆港)間運輸通路。之後因為推動十大建設,麥帥公路大部份併入中山高速公路系統,僅存麥帥一橋至高速公路內湖交流道路段,於1980年納入市區道路系統,命名為南京東路6段,路段長僅餘2公里。 
    南京東路因連接臺北到基隆的交通,無論空運或海運都很便捷,開通後沿線輕工業區開始發展,而且那時南京東路4、5段和光復北路一帶尚未實施都市計畫,開闢前是一片稻田,地價較便宜,容易取得較大面積的土地興建廠房,並且鄰近松山機場,可採空運快速交貨,或經麥帥公路將貨櫃送基隆港走海運,當年吸引幾家大型電子業者在南京東路4、5段設廠。1960年代,趁著臺灣的經濟開始起飛,南京東路優越的地理環境,兩旁商辦公司、飯店、百貨公司等陸續成立。現今南京東路2段至4段一帶,更因金融機構密集,躍升臺北市財經中心區,而有「臺北華爾街」之稱。
    南京東西路上,除了南京西路與重慶北路、寧夏路、天水路等路交匯的臺北圓環(今建成圓環),早在1988年以前,南京東路與敦化北路交會處也曾有圓環,亦為臺北市地標之一。前臺北市長高玉樹在任時,臺北市多處路口設有圓環,且流行在圓環中央設立銅像,當時南京敦化路口圓環設置的銅像,並非一般常見的蔣公銅像,而是大思想家吳稚暉先生,他是近代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著名學者,也是蔣經國總統的恩師。吳稚暉卒於1953年,1963年時為紀念先賢,政府委託雕塑大師蒲添生設計鑄造銅像,預訂於吳稚暉先生百歲誕辰1964年3月25日設置於南京敦化路口的圓環。當年銅像豎立時,由行政院長嚴家淦揭幕,銅像基座正面有監察院長于右任提字,背後則刻著總統蔣介石褒揚令,場面盛大。
    傳聞,銅像設計之初,高層希望銅像呈現吳稚暉偉岸形象,但蒲添生為表現吳稚暉本人真實樣貌,仍堅持塑像「微駝」。蔣公看到銅像模型時,十分不喜蒲添生設計仿真自然的「微駝」塑像,為了趕上豎立銅像的期程,仍請蒲添生繼續鑄造。但私底下另請參加過蒲添生暑期雕塑班的學生,鑄造一座符合期望「抬頭挺胸」的銅像,等落成典禮2-3個月後某天晚上,悄悄地換掉「微駝」塑像。而當時,無人敢過問替換下來的「微駝」銅像去向,這座高160公分,耗費2噸銅料的銅像就此不知所蹤。
    爾後,隨著臺北車輛增多,當地交通反受圓環影響,車行不順,卻因不敢輕易妄動先賢銅像,遲遲未調整路型。直到吳伯雄就任臺北市長明確表示:「不拆除圓環,反而使偉人銅像揹著交通混亂的沉重包袱;若拆除圓環,能改善交通就該去做。」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在1988年11月19日拆除圓環,「抬頭挺胸」的吳稚暉銅像,連同高達4公尺以上的基座一併移置至善公園。
    翻閱舊照片,南京東路消失的地標,除了圓環,還可看到外型像個圓型大蛋糕的中華體育館(全名中華體育文化活動中心),位於臺北市南京東路4段53號(現臺北體育館對面)。1960年代臺灣爭取到1963年第2屆亞洲盃籃球錦標賽舉辦權,卻遇到原定比賽場地三軍球場拆除,當時全臺灣沒有另一座能舉辦國際籃球比賽的場館。而政府囿於鉅額經費或場地取得問題無法提出替代方案,當時的籃協主委易國瑞輾轉找上了泰國華僑林國長。1963年3月,林國長出資3000萬台幣,利用高砲部隊駐地興建,由謝文昌建築師設計,同年10月正式啓用,短短7個月,完成可容納1萬2千人,當時最大的室內體育館,順利趕上舉辦第2屆亞洲盃籃球錦標賽。1974年時,因臺灣已退出聯合國,國際籃球會籍被中國取代,無法再舉辦或參加國際籃球錦標賽。國際籃總秘書長威廉‧瓊斯與籃總理事長余紀忠協商,1977年成立第1屆威廉瓊斯杯國際籃球邀請賽,之後至第12屆,年年都在中華體育館舉辦,至1989年中華體育館大火場地受損而停辦,期間帶動臺灣籃球運動的發展,也有人稱其為中華籃球場。
    中華體育館除了籃球賽,也是辦理貿易展覽會、巡迴演唱會及大型活動的首選場館。1964年舉辦環球小姐之夜,之後多次國慶四海同歡聯歡晚會在此舉行。到1980年代,臺灣的流行音樂產業開始發展,許許多多的團體曾在此演出。1983年4月30日引進西洋樂團「空中補給(Air Supply)」在中華體育館開唱,之後陸陸續續邀請到多位西洋歌手到此舉辦演唱會。1987年邀請到知名魔術師大衛考柏菲在中華體育館舉行「大衛魔術1987在台北」的魔術表演。此外,鄧麗君、翁倩玉、李珮菁、羅大佑、李恕權、蘇芮、梅艷芳等知名歌手都曾在此辦理個人演唱會,滾石唱片、飛碟唱片亦開辦群星參與模式演唱會。但因一場火,蓬勃發展的流行音樂產業就此暫緩。中華體育館現址為一片白色施工圍籬封閉。
    中華體育館損毀後,直到17年後,2005年12月1日小巨蛋體育館正式啟用,才解決了臺北缺乏符合國際標準的運動場地問題,以及可辦理大型藝文表演的室內場地。小巨蛋原址為中華棒球場,由於球場老舊及多功能性考量,2001年12月1日拆除,改建成新型多功能室內場館,設有15000個座位,可供多種國際標準比賽及練習場地,成為臺北市主要的運動場地,及演唱會的首選場地。
    走一趟南京東西路,由西向東,好似跟著走一趟臺北的發展史。從淡水河往基隆河,清朝、日治時期、臺灣光復後美援時期,一路發展至今,南京東西路一路見證著臺北的經濟發展。

  • 1.清光緒年間六館街、新興街及得勝街地圖(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 2.日治時期初期六館街、新興街及得勝街地圖(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 3.日治時期市街改正後圓環以西的南京西路路型已完成(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 4.1920年六館街(今南京西路自環河北路至塔城街路段)舊照片。(照片來源:臺北市大稻埕新街。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httpstm.ncl.edu.tw)
  • 5.1910年新興街(今南京西路自塔城街至延平北路路段(照片來源:臺北大稻埕新興街道路。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httpstm.ncl.edu.tw)
  • 6.2008年六館街尾洋式店屋(南京西路241、243、245、247、249、251號)公告為歷史建築。(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
  • 7.南京西路六館街尾洋式店屋為仿巴洛克風格洋樓樣式建築。(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JPG
  • 8.今南京西路與延平北路口,僅存歷史建物黑美人大酒家,現為森高砂咖啡館。(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
  • 9.1945年南京西路,全線已開闢完成,西起環河北路,東至中山北路,路型如橘線部分。(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 10.中山北路與南京東西路交會口街景。(照片來源:新版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ewnrch.digital.ntu.edu.tw)
  • 11.中山北路與南京東西路交會口街景。(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
  • 12.1962年南京東路街景,開闢時規劃快慢車道。(照片來源:新版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ewnrch.digital.ntu.edu.tw)
  • 13.2021年南京東路街景,中央設公車專用道,左右各四線車道。(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JPG
  • 14.1983年南京敦化路口(吳稚暉銅像現存至善公園)。(照片來源:新版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ewnrch.digital.ntu.edu.tw)
  • 15.1964年3月25日吳稚暉百歲誕辰銅像揭幕禮,當時銅像造型是微駝的。(照片來源:新版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ewnrch.digital.ntu.edu.tw)
  • 16.2021年南京敦化路口現況,已不見當年圓環。(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JPG
  • 17.1956年航照圖,當時中華體育館跟中華棒球場都還沒蓋,1965年兩者均己完工,1990年續存在,2005年航照圖,中華棒球場已變身「小巨蛋」多功能體育館。(黃色虛線為南京東路)
  • 18.中華籃球場舊址,現為白色圍籬封閉,無重蓋計畫。(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JPG
  • 19.臺北小巨蛋現為臺北市主要的運動場地,也辦理了各種大型活動或演唱會。(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JPG
  • 20.南京東路1-3段路型(綠線),1945年多為農田,1948年可看出田間小路,至1956年路型已成型(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 21.南京東路4-6段路型(藍線),1945年多為農田,1948年尚未開發,至1956年路型已成型。(照片來源: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萬華攤商停業配合三級防疫 北市府規劃紓困金照顧生計

     面對今(110)年5月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在萬華地區爆發,為防堵疫情擴散,艋舺夜市、華西街夜市、龍山商場及龍山寺地下街等市集自5月15日後即配合全場停業,減少商業活動以降低人與人的接觸,但攤(商)販及店鋪業者的經濟生活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萬華區自今年5月15日起配合防疫全場停業一個月以上的市場/夜市/地下街計有9處(如下表),為照顧攤商及店鋪業者生計,降低疫情對產業造成的衝擊,讓市場/夜市/地下街的攤(商)販及店鋪業者可以度過難關,故臺北市市場處規劃「110年臺北市萬華區市集自主性停業紓困補助計畫」,針對萬華區9處停業市集的攤(商)販及店鋪業者,每攤(每店鋪)可向市場處申領紓困金新臺幣2萬元。     北市府表示,萬華區市集停業紓困補助計畫無須事前申請,預計8月上旬開辦,市場處將依列管的攤(商)販及店鋪業者名冊,通知符合資格者檢具同意書及領據等書件辦理核銷作業,受惠攤(商)販及店鋪業者預估約820攤。

  • 1627124661921

臺北市25家醫院提供COVID-19疫苗第2劑與孕婦接種服務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AstraZeneca及莫徳納COVID-19疫苗第2劑接種間隔調整為10至12週。惟第1至3類接種對象及孕婦莫徳納 COVID-19疫苗接種第1劑後滿28天,即可接種第2劑。
臺北市衛生局表示,為加速疫苗接種覆蓋率,臺北市25間醫院開設COVID-19疫苗第2劑特別門診,其中21間醫院提供AstraZeneca第2劑接種,22間醫院提供第1至3類對象莫徳納第2劑接種服務,其中16間醫院開設孕婦莫徳納特別門診。莫徳納僅提供第1至3類對象及孕婦接種。
民眾可直接至醫院網頁預約第2劑疫苗,非第1至3類對象可運用全國COVID-19疫苗預約平台登記,再請依簡訊通知進行預約接種。
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截至110年7月23日上午10時,臺北市第1至3類已有19萬3,026人及3萬622人已分別完成第1劑與第2劑COVID-19疫苗接種,孕婦已接種第1劑莫德納疫苗者共7,279人,其中422人已接種第2劑。
臺北市衛生局提醒,臺北市第1類醫事人員有13萬1,371人已完成第1劑疫苗接種,僅2萬517人接種第2劑疫苗。為提升第1線醫護人員防疫力,請各醫療院所盤點並安排院內員工完成第2劑疫苗接種,院內新進工作人員,也應儘速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以提升完整疫苗保護力。
莫德納COVID-19疫苗於2-8℃配達後僅能保存28天,臺北市統計截至7月23日22時,預計2週內將屆效期之莫德納疫苗計有1萬998劑;3週內將屆效期計有2萬2,650劑。北市衛生局表示,已請醫療院所落實疫苗庫存管理,秉持效期先屆者優先使用。若於疫苗屆效前5日評估仍有剩餘,應通知衛生局調撥使用,避免疫苗逾期。
民眾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前,請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已遺失,可返回第1劑接種的醫療院所申請補發,再繼續完成第2劑接種。符合疫苗施打資格者,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主題專區/疾病防治/新冠肺炎(COVID-19)公費疫苗接種專區/疫苗接種對象及地點查詢。